Photos : Foodie Yao
睽違十數年,舊貌新顏變化當然大,香港給我的印象,是似熟悉而又陌生。每每重訪某一個社區時都會從腦袋中提取記憶,再來對照眼前風物。景的改變最明顯是每出地鐵站都是例牌屏障式高樓及讓人迷路的巨型商場。大埔?沙田?將軍澳?似乎都分別不大。時、地、人的變化裏,給我最深印象的,是晚上還在廣東道名牌店乖乖排隊的人龍,和拉著行李箱在旺角橫衝直闖的同胞。
大概是受眾多電視飲食節目、飲食雜誌書刊及米芝蓮的影響,香港人原就愛吃也講究吃,而此風於今猶烈,連小外甥也會拿著「車胎美人」來和我絮絮滔滔。
在香港,富豪一席飯,可以是百姓一年糧,但吃在香港的好處是豪有豪消費,窮有窮門路,不一定要找鮑魚一哥或西餐廚魔,一樣可以吃飽喝足,連「車胎美人」榜上亦有小餐館席位呢。阮囊羞澀如我,亦在香港找到我可負擔的庶民美食的喜樂和滿足。
一開始在香港「搵食」,少不免向名家及米芝蓮取經,第一家打算去吃餓了很久的潮州菜,去了久負盛名潮州世家上環皇后大道西11號陳勤記鹵鵝專家,門面堂皇,和大紅人蔡先生在書刊上介紹的店堂模樣頗有出入。
餐廳的鹵水鴨吃來有點乾身,而且居然不夠味,如上圖所示,碟底是沒有加一丁點半兒鹵水汁的,想試那傳說中六十多年來三蒸九煉,有八角、桂皮、草果、甘草、丁香、小茴香、陳皮、花椒、南薑、京蔥甚至高梁酒等種種鹵水料煮就的滋味若何亦無從。芥蘭炒方魚更是賣相「怒髮衝冠」,滋味卻是一般。吃過這頓,我把「車胎美人」這本參考書擱下來了。好餐廳摘星上榜當然不容易,但要應付知名度提高之後客似雲來的局面而又要保持質量,更非易事。
在正斗粥麵專家 (跑馬地景光街21號) 吃雲吞麵亦有失望之嘆,湯頭鹹,餡料亦鹹;不過他們豬肝粥的粥底非常綿滑,裹蒸粽亦值得一試,但全線價錢是其他粥麵店的兩倍以上。
坐在澳洲牛奶公司 (佐敦白加士街47-49號) 的小桌上看著人流不斷,然店內十多名伙計流水作業安排有序,落單、送菜、收碟等流程快而不亂,極有效率和節奏感,是很有趣的經驗。看著看著,你會聯想到這情狀和香港草根的成功故事非常相似,勤快刻苦高效率而最後卒而有成。
店內的炒蛋三文治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蛋治,雞蛋有蛋香亦因加了牛奶而份外嫩滑,濕度剛剛好,美妙處至今難忘;燉蛋亦滑且香。一共才花了卅多元,非常有吃過好東西之後的幸福滿足感。
另一家試食失敗經驗是較多旅遊飲食書刊上介紹的蘭芳園 (中環結志街2號),由買少見少大牌檔伸延入舖的特殊風味,成了潮人和遊人必去之地。
我去的時候是午飯過後,好不容易被安排坐在店內最裏面的角落,座位擠迫是港式茶餐廳風格之一,沒得抱怨。同桌是兩位來自台灣的小妞遊客,大抵預先在「開飯」或旅遊書中找得資料,專程來吃「撈丁」、西多士;食物來了先捧著擺了個勝利手勢拍拍拍才沾唇,真是趣怪一景。
在我吃到一半時,大概是店內人流太多,新鮮空氣不足,有點兒喘不過氣來的眩暈感!吃大牌檔吃到這份上,不是誇張是什麼?因是之故,蘭芳園的食物如豬仔包、奶茶我只覺一般,唯一需要去的理由是藉此增加體驗。後來才知道在港澳碼頭另有可以坐得舒舒服服的店堂,但這又失去了原來風味了吧?!
現時香港大牌檔除了中上環的老牌檔口如水記外再無新血,倒是在北角見有煨番薯、糖炒栗的小攤;而街角小舖卻不乏賣街邊美食如魚蛋、牛雜 (北角書局街1號的13樓後座),連雞蛋仔這般庶民零食亦在店舖內開枝散葉。
位於北角的利強記 (英皇道492號) 的雞蛋仔每底 $18,相比在大家樂吃餐飯也不過是廿多元的價錢,我當然覺得貴。不過這北角雞蛋仔有過人之處,就是口感超脆,而且能做到「半邊殼」,即一邊是雞蛋仔殼,另一邊全是雞蛋仔肉,殼肉分明,故有兩重口感。
我吃過另一由街邊檔入舖的是安利魚蛋粉 (筲箕灣東大街22號)。筲箕灣是我的小學所在地,聽說東大街又成了港島東區食街,焉能不往?
可惜,發現小學原址成高樓,童年點滴徒追憶。東大街知名食肆有恆河咖喱、安利魚蛋等。在安利我當然要吃魚蛋,因為東大街早年是魚市場,第一手鮮魚盡在其中。安利早於半世紀前就在東大街街邊檔以人手打魚蛋起家,精選九棍魚、門鱔等按比例起肉打成魚蛋應市,現時雖以機器製作,但師傅會因應季節、氣溫、濕度來調校魚肉比例的經驗,依然成為爽口彈牙靚魚蛋的把關秘訣。
我點叫了片頭牛腩撈粗,片頭是炸魚片切至最後一條體積較幼的魚條,將其切粗粒,入滾油炸好後對半切開即成,口感比切成薄片的炸魚片更佳;牛腩亦自不俗,可惜撈粗麵的豉油配方較鹹,搶去了炸片頭的魚鮮味。
我還特別跑去灣仔看「藍屋」和到金鳳茶餐廳 (春園街41號),他們的奶茶還可以,雞批剛巧還未出爐,無緣得試。卻在無心插柳下經過跑馬地祥興咖啡室 (奕蔭街9號),嘆了杯有茶香有奶味的港式奶茶。好像王家衛電影中的懷舊紙皮石鋪牆上,掛滿了知名人士及明星簽名,亦引來附近街坊天天來打躉,其魅力可想而知。
臨離開香港前,去了食友千叮萬囑一定要試的蛇王二燒臘飯店 (銅鑼灣波斯富街24號) 吃蛇羹套餐,賣 $72 的套餐包括蛇羹或燉湯一碗、潤腸飯或糯米飯和油菜。
蛇羹用料豐,鮮味足,其自製潤腸最是一絕,聽說他們製潤腸的腸衣是在工場內經過了一、兩年的貯存期,咬來脆口而腸餡甘香,玫瑰露酒的香味混和了鴨肝的甘美質感,使這潤腸別有過人之處。
北角馬寶道1號N德興隆熱豆腐花 ($7)、煎釀豆腐 ($6)、煎豬肉包及牛肉包 ($4) 等小吃,甚得老街坊熱捧,在馬寶道買完菜的師奶、下課後來打牙祭的學生及來淘寶買平貨的遊客坐滿了一屋子。
中環陳意齋的蝦籽紮蹄和燕窩糕絕對是特色香港手信。燕窩糕口感軟糯,別處難尋,不過由於無添加防腐物料的關係,賞味期限只得三數天。
Comments For This Post
where’s the sn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