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布拉格成為首座「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名録,自然要歸功於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 Pražský hrad),卓然矗立於海拔250公尺高崗之上的傲世雄姿。

沿著城堡區階梯向上,布拉格城區的景致漸次映入眼簾。

布拉格高堡區原是波希米亞公國發祥地,據知布拉格城堡很可能由Premyslid Dynasty的Prince Bořivoj於880年左右開始建造。十四世紀時,查理四世才將權力中心遷移到布拉格城堡。

城堡佔地約七萬平方公尺,據健力氏世界紀錄大全,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連貫式城堡建築群,由多個大型宮殿和不同建築風格的宗教建築組成,宗教建築包括了聖維特主教座堂、聖喬治大教堂及修道院、諸聖堂、聖十字小堂等;宮殿建築有舊皇宮、安妮女王夏宮、洛布科維奇宮及新皇宮。從十世紀保留至今的羅馬式到十四世紀的哥德式建築風格一應俱全。在第一共和國時期(1918-1938),斯洛文尼亞建築師Josip Plečnik負責大規模翻新工程。自天鵝絨革命以來,布拉格城堡更經歷了重大修繕和重建。

建築群中最為耀目的亮點自然是創建於1344年而延至二十世紀初才得以竣工的聖維特主教座堂(St. Vitus Cathedral, 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

聖維特主教座堂是原址上的第三座宗教建築,第一座教堂是一座早期的羅馬式圓形大廳,由波希米亞公爵Wenceslaus I於930年建造。

參觀者經由正對著布拉格城堡第二和第三庭院之間的西門進入,青銅大門上裝飾有歷史主題浮雕圖案。

入口處有一排三聯的金色馬賽克拼出最後審判的場景,稱為Golden Gate。

在布拉格見到最多的政治人像是Wenceslaus I,而宗教人像必然是五星主教St. John of Nepomuk,在主教座堂中亦不例外。

這是教堂裡專為紀念Wenceslaus I的禮拜堂St. Wenceslaus Chapel,壁上描繪了他的生平事跡—經常被描述為虔誠謙卑的基督徒及博學聰明的執政者,是Boleslav I的兄長。Boleslav I邀請Wenceslaus I到教堂後謀殺了他並繼承爵位。Wenceslaus I的殉難使他贏得英雄美德的聲譽,並最終被封聖。這禮拜堂裡的平面壁畫還加有他的立體塑像,是相當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由於遇上了戰亂、火災等阻滯,教堂的建築過程歷時頗長,歷任設計師Matthias of Arras、Peter Parler等的不同風格,都賦予了這主要為哥德式建築糅合了南塔的巴洛克風格尖頂的融合效果,經典的哥德式穹形拱頂在此間形成了聯瑣的網狀結構,除可為拱頂加固外亦帶來了充滿動感的之字形裝飾圖案。

穹形拱頂的線條富律動感,此圖的前方為St. Vojtěch銀雕像。

主教座堂裡的St. John of Nepomuk禮拜堂的對面,矗立著一組用了30噸純銀打造的巴洛克風格St. John of Nepomuk銀像及銀石棺,它是由Josef Emanuel Fischer於1733-1736年間設計的。大理石基座上有兩位抬著銀棺的天使,銀棺上有聖人雕像,上方懸掛著華蓋。大理石欄桿上裝飾了寓意沉默、智慧、力量和正義的人像,於1746年由Jan Antonín Quittainer設計。

教堂近代設計的參與者,計有捷克Art Nouveau著名畫家穆夏(Alfons Mucha)設計了中殿左邊第三個禮拜堂裡的「穆夏之窗」。Frantisek Kysela在1925-1927年間設計了玫瑰窗,描繪了聖經創世故事中的場景。到1929年聖維特大教堂終於完工,距離動工已近600載。此為Thun Chapel裡的花窗特寫。

聖佐治大教堂(St. George’s Basilica, Bazilika svatého Jiří)是城堡內最古老的教堂,也是市內最具歷史的羅馬式教堂之一,創建於920年,後來增建了修道院及在東端加建了兩座塔樓。大教堂於1142年的一場大火後重建,其巴洛克的正前方立面修建於17世紀後期,上有聖佐治屠龍浮雕。與布拉格其他巴洛克式或洛可可式教堂建築大不相同,大教堂內部採用簡單樸素的石灰岩塊建成。這座建築物現已改作音樂廳之用。

另一必遊點是舊皇宮(Old Royal Palace, Starý královský palác)。在九至十世紀時,初期的皇宮建築多為木結構,到了十二世紀,Prince Soběslav在全新防禦工事牆附近建造了石造的羅馬式皇宮。十四世紀上半葉,查理四世對皇宮進行了擴建並加蓋了用於國事活動的高拱頂哥德式宮殿,並在北側增添了拱形遊廊。

舊皇宮現時用作展覽館之用,於1483年進行了最後一次大規模重建。建築師Benedikt Ried為皇宮增添了魁宏的會議大廳Vladislavský sál,並在設計過程中將後哥德式元素與文藝復興風格結合。

黃金巷(Golden Lane, Zlatá ulička)原是中世紀時城堡守衛、砲手、侍衛與家人等的居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捷克作家卡夫卡(Franz Kafka)曾在22號小屋裡住過兩年,埋首寫下《城堡》等著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電影歷史學家兼收藏家Josef Kazda亦在此居住,他曾因保存了許多被勒令處置的電影和紀錄片而聞名,如今12號屋裡還保留了放映間的設置。

小巷弄裡經過翻新的小屋色彩繽紛,搖身成為了禮品店、珠寶店等。因為每間小屋的空間非常狹窄低矮,參觀時必得躬身進入,反而更有進入童話小屋裡的感覺。

黃金巷裡還有一間兵器展覽館,收藏了很多中世紀武士盔甲和兵器。

黃金巷東端矗立著一座圓塔Daliborka Tower,建築歷史可追溯至1496年,直到1781年才被用作監獄,圓塔居然以其第一位囚犯的名字來命名倒是意料不到。塔內有個巨大的拱頂地牢,罪犯就是通過滑輪穿過地板上的圓形開口而被放入地牢。內裡還放置了很多讓膽顫心驚的可怕刑具,膽小者慎入!

參觀布拉格城堡的基本套票包括了聖維特主教座堂、舊皇宮、聖喬治大教堂和黃金巷四個景點,而Royal Gardens、Southern Gardens等室外景點是可以免費參觀的。

站在南花園高處遙望天際線,城堡被千家萬戶井然有序的白牆紅瓦建築物簇擁著,遠處有河道環圍,老城區、提恩教堂、舊市政廳和電視塔極目可見,可不知道你有沒有眼利到看清楚天文鐘上的時計呢?

城堡區之南的Matthias’ Gate(Matyášova brána)於1614年建立,連結了城堡的第一與第二中庭,它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Matthias於1614年建造,為布拉格最早的巴洛克式建築,以哈布斯王朝馬提亞大帝為名,大門上有兩座十八世紀建造的打鬥巨人雕像。每天中午十二時都會在此舉行衛兵交接儀式。


Matthias’ Gate後方的皇宮(New Royal Palace, Nový královský palác)現為捷克總統官邸及接待官方訪客的大廳,只在每年五月和十月的國定假日向公眾開放。

城堡西側曾是捷克貴族們曾經居住的區域Hradcany,他們的豪華住所比肩而立,如Schwarzenberg Palace、Czernin Palace、Sternberg Palace、Tuscan Palace到了今天都改為了國家畫廊、展覽館、演奏廳等。至於巴洛克教堂Prague Loreta是由維也納建築師Giovanni Orsi設計,他也參與了小城區聖尼古拉斯教堂的建設。

Schwarzenberg Palace現為國家美術館所在,是布拉格最大的文藝復興時期宮殿,位於城堡區廣場。由建築師Agostino de Galli設計,建築外層採用sgraffito技術來裝飾,從正面看去每個圖案都非常立體,這是透過刮掉上層的淺色建材並露出下方較暗的建材構成的視覺效果。

城堡廣場內還有不少建築物是以sgraffito技術來裝飾外牆的,連粉飾路燈也份外地雅緻優美。

暢遊布拉格城堡,目不暇接,驚喜連連。

Comments For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Search Gourmet Vancouver